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2年11月26日論壇版)
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,聲名不菲,獎金不薄。據說,如果你是個學院外的人,你的稿酬、演講費等,相當可觀;如果你是個學院派,你會有不一樣的頭銜,也會面對「挖角」風潮。這些,都和頒獎的委員會無關。頒贈獎項給作家,當然有讚賞、榮譽等考慮。據說,他們還有一份美意,是希望鼓勵得獎人起一種示範,開創出獨特的風格以外,還能夠在人文精神、人道關懷等層面,起點好的作用,以勵後進。
半個世紀以前,當福克納獲獎時,他的演辭,就是這種作用的表表者。那篇講稿呼籲世人,不要放棄追求人的尊嚴與自由,後來成了經典範文。我們從不曾聽說,他成了「生招牌」,或「搖錢樹」或甚麼的。這是一種文化現象。
讓我們看看另一種文化現象。
中國的「不要說」君拿了獎,情況就不同了。
據說,不少館子用「莫言醉」作商標的,當年註冊費用是一千元,現在是「稅後一千萬元成交」。消費莫言,消費他的作品,消費他的家鄉,成了文化產業的風景線。
據說,作者得獎後,他的作品全面斷貨,書城一天賣四千冊。於是出版社盜版商加印紛紛出籠。目前,各地莫言作品版本,多達幾十種;說自己擁有版權的,超過十五家。實際有授權的,不出三、四家。
據說,莫言文學館擴建工程,定了年內開工。他日的會員要定級別。他的小說手稿,在上海展出;他與四川書局合作,要創作的劇本手稿,一夜飆升百萬。
是我們讀者的文學情懷突然提升了?那以前獲獎的作品,中譯本有的是;何以不見大家爭相閱讀?足反映了甚麼?
據說,山東高密已成了莫言城。當地政府要改建莫言舊居。當地官員勸他老爸說:「莫言已經不是你的兒子,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!」建圖書館、紀念館,已提上高密市日程;就連街上的燒雞店,都標上莫言的簡介。山東旅遊口號,將會是「一山一水一聖賢一文豪」了。甚至傳說有出巨資「宏揚紅高粱文化」的。
不必拿兩位作家相比較。也許,真是國情不同的後遺症吧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