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05-30

基辛格與明天

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1年05月30日論壇版)

當年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赴北京,晤毛、周等人,給尼克遜訪華鋪路。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。翌年雙方發表《上海公報》,七年後美國把駐華大使館,從台北遷到北京。隨後的東亞序局,今日仍然。

這個給徐東濱戲稱作「周身格」的人物,突破中美關係後又與北越的黎德壽簽署「和平協定」,雙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。跟着是美國撤軍南越,越戰結束。隨後的局,是不知多少人在投奔怒海時,葬身魚腹。

今年,基辛格八十八歲了。他沒有寫回憶錄說越南,卻剛出版了一本他引以為傲的書論中國。沾沾自喜,是因為他認為,華盛頓北京能聯手,組成「半同盟」,抗蘇聯擴張,是他穿針引線的。「同盟」未能維持下去,因為天安門事件後不久,蘇聯解體,使兩方失去了「共同目標」。

三國故事給說成戰國故事

一九六九年,美帝蘇修都是頭號敵人;中國在烏蘇里江珍寶島上,和蘇聯老大哥幹起來了。外交界盛傳的消息,是蘇聯要先發制人,用核武攻擊中國。美國反對。結果中美聯手,蘇修「陰謀不逞」。書中說法不同。據說偉大舵手考慮的,是印蘇日結盟,包圍中國。怎樣突圍?他採的,不是甚麼列寧戰術,而是秦克六國的遠交近攻策略,還有就是蜀漢之計:聯吳抗魏。那明明是三國的故事,不知怎的,都給說成是戰國的故事!

他在書中又強調中國人重視孫子兵法,認為他們玩國際關係的遊戲,用的是圍棋的方法。在書中不斷出現的名字,是圍棋。他覺得,舵手戰無不勝之術,並不來自馬列,而是來自他的偶像秦始皇。因為碰上難題時,中國人的解決辦法,是向老祖宗的智慧尋求;基辛格就說,這和胡溫推崇先秦儒,尤其孔子,同出一轍。他甚至說,胡溫要的,不是稱霸世界,而是「大同」。

不能調和的世界永無希望

可他同時認為,美國在六四後制裁北京,是不智的。因為,西方人的人權和自由等觀念,並不能轉到一個幾千年來,用不同觀念形成的文明身上。兼且,西方人不明白,傳統中國人對混亂的恐懼。他甚至認為,韓戰,是兩個互不明白的文化衝突。衝突的因子,仍然存在,也因着同一文化相對論。

這類言論,在很多地方都頗有市場。我倒不會那樣看,如果文化相異,就不會溝通,不能調和,那世界永無希望,因為和平是不會到來的。如果中國文化不懂變,不求變,那麼中國人永遠不會有人權與自由,因為文化不同,價值各異,沒有「普世」的。如是,我們也不必追求甚麼民主法治,因為文化只會衝突,不會融合。

那不會是我們要的明天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