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3-05

拭目以待的宏願

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2年03月05日論壇版)

樹仁大學的朋友十分客氣,雖素未謀面,還是要我參與他們的通識計劃設計。盛意拳拳,也就應允了。

近日來,在車站的廣告箱上,見有教育機構賣的通識廣告,有「通識科、倫理學」甚麼的。不知該怎麼想。倫理也是個科?有沒有「處世行事科」、「做人科」的?

多年前,在本報一篇評論上,蕭滿章博士早就說了:「通識」不是一個「科」。跟着,當年論壇版的負責人,吩咐我寫這個題目,說要連載天天見報。就一口氣寫了十多篇。他也沒有食言,連續兩個星期刊登。引起了好些迴響。後來更結集成書出版。

恢復四年制需作補充

也曾和教育當局的朋友合作,辦過訓練班、工作坊等。想着:「通識科」已堂哉皇哉進入高中課程,問題已不是該有與否,而是怎樣可以成功?如果還沒有足夠時間去嘗試,就一口咬定它失敗,那也不公道。不過,自己從來沒有遮瞞,我對通識教育的看法,和政府部門的、中學的,甚至我們各大學的,都不一樣。

本來呢,那沒有關係;自由社會,各是其是可矣,不必強求同。幾年前,國內幾所大學邀請,出席演講會,也談我自己的想法,又提到親身經歷那種教育的好處。他們也有意合作,改善素質教育(他們不叫「通識」)。這個名字很奇怪:莫非大學其他學科,都「沒有素質」的?後來因為各種「技術問題」,也推動不了。

我沒有興趣討論最「熱門」的話題:通識科是怎樣考試的?怎樣打分數?題目怎樣出?諸如此類。假以時日,累積了經驗,這些都可以解決。我最關心的,是整個設計問題。可惜的是,大學要恢復四年制了,本來是個良機,利用它來開展。但除了中大,其他的看不到有「大動作」。不少教授私下有憂慮,認為省了中七,在大學不補充的話,本科生畢業時的程度,就會比以前「落後」了。要補充,就不能讓「通識」佔去了新增一年的空間。

結果就是:以不變應萬變。

辦學團體擬來辦私校

如果這真是我們大學的一般立場,那在大學推行「又博又雅」的教育理想,又泡湯了。

可幸,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,遇上全球享負盛名的辦學團體,有意來這裏創辦一所私立院校;事竟成,大家一定耳目一新。現在說是言之過早,待計劃有了眉目,社會自然會知道。我們拭目以待好了。

但望這百年樹人的宏願,能夠在這個社會開花結果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