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1年01月11日論壇版)
一年之計在於春。
從小就這麼說。計,一定要在春天才有?不見得。只不過大家都愛在年初的時候許願,定下多數不會執行的「新年大計」,滿足一下自我心理要求,如此而已。
自懂性開始,就沒有這玩意兒。不過,在年初時分,展望下去,總覺得有些東西勉勵自己才對。去年底,很多朋友都在嘆息我們的國文教育,認為長此下去,只會越來越糟。幾年後,大家連「岳飛字鵬舉」都不懂了。可又想不到甚麼可行的辦法,能扭轉頹局。
百年樹人。可知教育這事,非日久不為功。既然是日久,那一切都得從年輕人做起;從基礎做起。一向的看法是:你要國文打基礎嗎?很好。先多讀古文。事有湊巧。幾星期前,二殘兄(劉紹銘教授)發表長文,教大家怎樣讀中、英文。一下筆他就要大家去背誦。真是英雄所見。讓我權充文抄公,先借他的文字說說:
「多少年前,我們學語文,離不開背誦……事隔多年,若有人問功過,背書有甚麼好處,應說百利而無一害─只要課文選對的話。」
「小學時念古文,文字和意境或有超乎我們領悟力的,但古文之為用,是一生一世的觀賞。即使初讀時只有一知半解,一再背誦,對自己的寫作日後也有催生作用。」
還有好些例子,不舉了。讀者當明白他的意思。今天,我們的教育氛圍,從當局到學校到家長,整個不鼓勵背誦。官員說:我們是「中立」的。校本政策嘛!要怎樣做,學校自己決定。我們只是在公開考試中,取消了範文要求罷了。學校說:那東西是不考的,我怎好要老師教,要同學背?同學也不要「死記」的。家長說:兒女的功課,夠重的。不用考的,你千萬不要增加他們的負荷。不能那樣浪費時間。
多年來,有不少父母來到學社,求取「靈丹」。不是說子女腦裏空洞,就是說他們辭彙貧乏,無字可用,又不懂「引經據典」,就是寫描寫文或抒情文吧,也毫無想像。然後獲悉,那眾多學生,都不必背誦古文,因為已經沒有了「默書」。中文課外書,更不用看了。
勸他們多訓練同學背誦優美精采的經典文章,他們都一臉茫然:我們自己都不曾好好背過,怎樣教孩子?
也許,時代不同了。我們覺得,前人的教學方式過時了。我不同意。二殘兄還是對的。
如果說,一年之計,在先打好基礎,那麼就從背誦開始吧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