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1年03月21日論壇版)
如果清廷和日本在朝鮮的交鋒不算的話,那過去一百多年,中日有過兩回大規模的軍事競爭。一回是甲午之役,結果是中國慘敗收場。另一回是二次大戰,結果是中國慘勝收場。
當然,日本人從來沒有承認說,他們是敗在中國手下的。正因為他們覺得,戰勝他們的是美國──不是中國;儘管儀式上,他們要向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呈遞降書。打從心底裏,他們從沒有服氣;也所以,他們從沒有真正尊敬中國人。
我相信,這樣的觀察,離事實不遠。
競爭是無可避免
二戰後,冷戰的序局,佈下了今天的形勢,使東亞的角力場,沒有基本的改變。加上地緣政治的考量,使中日兩國的競爭──武裝的還是非武裝的,成為無結局的連載劇。早年日本公開支持台獨,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;近年宣稱日本擁有「尖閣群島」,都是插曲。
冷靜看看,這競爭,實在自然。說得不好聽一點,這是無可避免的: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。
日本遇上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和海嘯。那是天災。天災,無話可說。我國也有天災,也生慘劇;可是大家痛恨的,是人禍,不是天災。四川地震華東水災,災情景象、災民反應,大家都見到的,不必多說。
日本的情況呢?綜合NHK,CNN等報道,我們看到甚麼?
家園被毀,大家在超市外排隊購物。往南遷避,大家在公路上排隊等着入汽油。秩序井然:不爭先、不恐後。
人的因素最重要
沒有災民到鄰居破壞的報道。沒有災民到商戶搶掠的報道。
在政府開放的庇護場所裏,祖母給幼兒餵食飯糰;不見驚恐啕號。水還未退,躲在房頂等候救援的,一個一個輪着次序,步上民防廳的橡皮筏,又一個一個的登岸。也沒有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。
在市區,千萬人湧到馬路上,沒有惶亂失措,也沒有人踩踏人致傷亡的報道。救護車輛駛出,大家自然的讓路,使車能通過。沒有慌失,也沒有張狂。
你會說,他們一年到頭演習,知所應變,因為訓練有素。好說了。甚麼叫好的國民素質,甚麼是優秀的國民教育?還不是訓練有素?
兩國相爭,長遠來說,人的因素至為重要。如果我們明白到,中日角力,根本無可避免,那麼我們要清楚知道,我們在跟怎樣的人在競爭。
知己知彼,未必百勝,卻實在必須。
2011-03-21
2011-03-08
一起反省
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1年03月08日論壇版)
到銀行辦事,看到出納員名字古怪,真箇遍地黃金,就和他聊將起來,問他所以。名字是家中長輩起的,他說,爸媽聽人家說,我五行欠金,就在名中放金。放了又怎樣,我問,你會多金?「他們是這樣說的。」「你相信嗎?」「不知道。」「小學老師給我們講歷史故事時,不是常勉勵說『將相本無種,男兒當自強』嗎?」
「歷史故事?」他一臉茫然。
站在旁邊排隊的女士,剛巧拿着一份報紙,上面寫着鄂省漢陽甚麼的。我隨口加了一句,武昌首義一百年了。
「武昌在首爾?」他問。
在美國,中學生都要讀美國歷史。很多大學也把美國通史列作必修課。他們只有三百年左右,通常分上下節,用南北戰爭作分水嶺。因歷時短,習慣上採用編年史體裁。
我們的歷史長遠,從來習慣用斷代史體裁。中學大學教本都如是。這也有道理。前後幾千年,要大家有個梗概,又有連貫,知事情人物先後,斷代史較合適。更何況,基本了解本國歷史,那是公民教育的基礎了。更何況,沒有了這個,還談甚麼文化承傳?
今天情況有點兒滑稽。據說為要我們的學子有個比較的角度,不要妄自尊大、目無他人,所以把國史併進世界史教科書中。說中國古代嗎,也得同時說其他古文明;教漢帝國嗎,也得教羅馬帝國。(有好些學校是用英文讀中國歷史的。)這造成了某種斷流史觀,沒有了傳統的延續史觀。看來,那才真正「不合中國國情」了!
平心靜氣,問一下今天的中學生大學生,懂得中國歷史多少?你猜呢?美國人自己也在為此煩惱。上月十六號,福擔研究所( Fordham Institute)發表研究報告:二十八個州的歷史教育水平,不是D就是F。還有,數字顯示,2009年,全國中學畢業生的考核統計:基本數學及格的,是百分之六十四。基本歷史及格的,是百分之四十七。各州之間,差異頗大。
十四號,奧巴馬總統說,要提升美國人在科學、技術上的能力,配合二十一世紀。評論的人說,那固然很好,使學生成為更優秀的工人。但提高歷史教育,可以使學生將來成為更優秀的公民。
如果你苦口婆心,諄諄訓誨,要學生懂得愛國;可這個國是怎樣來的,她有甚麼特質,她曾經面對甚麼困難,等等,學生茫無所知;那他怎樣去愛呢?
是不是當一起反省一下?
到銀行辦事,看到出納員名字古怪,真箇遍地黃金,就和他聊將起來,問他所以。名字是家中長輩起的,他說,爸媽聽人家說,我五行欠金,就在名中放金。放了又怎樣,我問,你會多金?「他們是這樣說的。」「你相信嗎?」「不知道。」「小學老師給我們講歷史故事時,不是常勉勵說『將相本無種,男兒當自強』嗎?」
「歷史故事?」他一臉茫然。
站在旁邊排隊的女士,剛巧拿着一份報紙,上面寫着鄂省漢陽甚麼的。我隨口加了一句,武昌首義一百年了。
「武昌在首爾?」他問。
在美國,中學生都要讀美國歷史。很多大學也把美國通史列作必修課。他們只有三百年左右,通常分上下節,用南北戰爭作分水嶺。因歷時短,習慣上採用編年史體裁。
我們的歷史長遠,從來習慣用斷代史體裁。中學大學教本都如是。這也有道理。前後幾千年,要大家有個梗概,又有連貫,知事情人物先後,斷代史較合適。更何況,基本了解本國歷史,那是公民教育的基礎了。更何況,沒有了這個,還談甚麼文化承傳?
今天情況有點兒滑稽。據說為要我們的學子有個比較的角度,不要妄自尊大、目無他人,所以把國史併進世界史教科書中。說中國古代嗎,也得同時說其他古文明;教漢帝國嗎,也得教羅馬帝國。(有好些學校是用英文讀中國歷史的。)這造成了某種斷流史觀,沒有了傳統的延續史觀。看來,那才真正「不合中國國情」了!
平心靜氣,問一下今天的中學生大學生,懂得中國歷史多少?你猜呢?美國人自己也在為此煩惱。上月十六號,福擔研究所( Fordham Institute)發表研究報告:二十八個州的歷史教育水平,不是D就是F。還有,數字顯示,2009年,全國中學畢業生的考核統計:基本數學及格的,是百分之六十四。基本歷史及格的,是百分之四十七。各州之間,差異頗大。
十四號,奧巴馬總統說,要提升美國人在科學、技術上的能力,配合二十一世紀。評論的人說,那固然很好,使學生成為更優秀的工人。但提高歷史教育,可以使學生將來成為更優秀的公民。
如果你苦口婆心,諄諄訓誨,要學生懂得愛國;可這個國是怎樣來的,她有甚麼特質,她曾經面對甚麼困難,等等,學生茫無所知;那他怎樣去愛呢?
是不是當一起反省一下?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