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5-24

爭頭獎的責任

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0年05月24日論壇版)

不久以前,在一個電台節目中,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,和別人討論香港政改方案時,打了某種比喻。他說他明白,多數香港人希望有普選。既然頭獎拿不到,拿個安慰獎也好吧?反正你沒有損失的。何必拒絕?拒絕了,甚麼獎都拿不到,有甚麼好處?

言猶在耳。政務司司長唐英年,到老牌名官立中學演說,推銷同一政改方案。同樣打了個相近的比喻:你考試希望取得甲等成績。但甲等取不到,那取個乙等,總比甚麼等都取不到來得強吧?

網絡上,談論的多得很。嬉笑怒罵的佔多,冷靜思考的很少。這個時候,尋求某類發洩,無可厚非。這倒不是我要談的。我想到的是:假如他倆可代表政府高層的看法,那反映了一點:他們了解到,政改像爭獎,有頭等二等的區分。乙獎,當然不如甲獎。

問題是:為甚麼向大家推安慰獎而不是頭獎?安慰獎,不是真正的獎,只是聊勝於無的東西。

從來聽到的回答是:因為獎項不是香港政府頒發的。你要,只得退而求其次了。

那不是個好答案。

不必繞圈子。我的看法很簡單。身為香港人的政府,你有責任為他們取得最好的。要嗎你盡最大努力(不是略盡綿力),給大家爭個最大的獎盃;要嗎你老老實實告訴主事單位:你不拿出正式的獎牌,我就不來參賽了;社會付出那麼多,並不是衝着安慰獎來的。

固然,很多時候,人盡了力,並不保證就一定取得他追求的。總要問心無愧。我盡了責任,費盡了勁,拿不到勝果,觀眾還是會給我聲掌的:不是因為我贏了,而是因為我做了我所能發揮的最佳表現。

我們政府上下人等,有盡了力─重複:盡了力─給我們這個「世界都市」爭取民主嗎?如果有,怎麼大家看不見?如果沒有,你怎麼面不紅、心不跳、厚着臉皮,叫我們好的不拿拿糟的?

吳美蘭老師要求選舉她自己的領袖。她當然知道,那要求,不見得就會實現。她盡了力,也盡了為人師表的本份,給社會上了一節公民課,贏得了千千萬萬人的鼓掌。

請不要告訴大家,你不明白這個。

2010-05-10

世博的瓜皮

(載〈蘋果日報〉2010年05月10日論壇版)

街頭巷尾,人人都在說「世博」。

多數人拍手叫好。「你沒有看過,怎知是好?」如果這樣問,很多回答是:地方夠大,場館夠多。光看介紹,就知道好啦!想深一層,不無道理。這個大和多,是我的。你要看,就來我這裏看好了。北京奧運,是百多年來首次「四夷來朝」。上海世博,也是個「萬邦歸漢」了。

舊上海,十里洋場,卻是租界林立。中國人,在自己土地上,要守外國人的規矩;因為列強在華,有治外法權。新上海,外國人來到中國的土地上,就得守中國的法律了。文化意識上,這大大滿足了一般人的自尊感,儘管不無虛榮自大成份在內。

世博開幕前後,大家在螢光屏上見到的,應該不少。能自省的,恐怕不多。

多年前,尤德當香港總督。同學媽媽是樂迷,每碰上好節目,一定不錯過。有一次,在中環大會堂輪候買票,前面站了一個衣着樸素的洋婦,也在排隊。大會堂負責人特別跑出來,與她寒暄,並示意她先上前購票,洋婦堅持排隊。事後知道,她是尤德夫人。她並沒有說:「你不知道我是××太太嗎?」

鏡頭所見,公安負責維持秩序。人龍中有不守規矩的,給勸喻排隊時,反唇相稽,然後照樣「越位」而去。

很多朋友會到過公眾場地,聽音樂會或參觀表演。在香港,節目開始前的「友好提示」,大家都耳熟能詳了。也許我錯過了很多,但就所見,公然拿起閃光機拍照的,絕無僅有。

鏡頭所見的,是怎樣的景象?

每年的書展,每天「開門納客」以前,外面都排着長長的人龍。從沒有見過,鈴聲一響,人人立刻爭先恐後,推倒保安員,打衝鋒般往前湧的。

鏡頭所見的,又是怎樣?

你牽着小狗上街走走,總帶着一卷廢紙甚麼的,以防狗兒撒野,你得善後。道理不說自明。

鏡頭所見,女人牽着小女孩,在吃瓜。女孩吃完後,瓜皮扔在地上。場地人員過去看究竟。她說:孩子小,不懂事。就丟了。

這也叫道理?

不要說我滅自己威風,一個國家的威風,不是靠大靠多,就可以招回來的。